內容來自YAHOO新聞
創業貸款率利最低銀行20165個飲食研究發現 顛覆飲食文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先前宣布加工肉品、紅肉可能含有致癌風險後,令不少老饕為之心碎。但廚神當道澳洲版(MasterChef Australia)第2季冠軍廖亞當(Adam Liaw)指出,老饕們先別急著氣餒,近幾年來有不少令人為之振奮或深具突破性的飲食研究,科學家們甚至還找到了第6種味覺!
紅肉有益健康?
根據800份研究報告,WHO 10月26日宣布:香腸、熱狗、培根與火腿等加工肉品確實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和香菸、酒精同列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的「1級」,確定為致癌因子。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則被列為僅次於前者的「可能致癌因子」,引起哀鴻遍野。
紅肉的確是血紅素鐵、鋅、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深受健身、愛美人士的喜愛。WHO的這份報告打破了「紅肉有益健康」的概念,顯示紅肉並不是多多益善。
不過,這也不代表老饕們必須得忍痛「戒肉」,攝取量、吃肉頻率、烹飪方法都是紅肉及加工肉品是否增加罹癌風險的關鍵。專家建議,不要頻繁、過量地攝取,每周吃1至2次紅肉即可,並搭配大量蔬菜、避免攝取過量肥肉。
加工肉品:香腸。(取自Pixabay)
味覺有六種
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7月在《化學感官》(Chemical Senses)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除了鹹、甜、酸、苦和鮮味(umami),還有第6種味道,被命名為「Oleogustus」,來自拉丁語,可理解為「脂肪味」或「油脂味」。
「油脂味」聽起來一點也不稀奇,因為我們自認為很熟悉這種「味道」。但研究人員指出,「油脂味」來自非酯化脂肪酸(NEFA),人們常常將其和口感、香氣搞混。當我們吃蛋糕、橄欖油、堅果時可嘗到一點油脂味,若想深刻體會何謂油脂味,可以試試臭掉的起司。
若想深刻體會何謂油脂味,可以試試臭掉的起司。(取自Pixabay)
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發現了第5種味道「鮮味」,徹底顛覆了食品業,雞湯塊、洋芋片等食品都搶著和鮮味沾上邊,池田後來更取得味精的專利。
107年後,第6種味道「油脂味」終於現身,但研究人員預期,油脂味對食品業的影響有限,不像鮮味一樣具有革命性。不過,毫無疑問的是,油脂味將可讓我們嚐到更美味的奶油、牛奶和人工香料等食品。
基改食品比想像中安全?
從1996年首次上市以來,基改食品的爭議不斷,被認為不夠安全、可能引起過敏等等,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2014年底的一份研究透露:基改食品也許比想像中安全許多。
目前,90%的基改食品都被拿去當作家禽、家畜的飼料,也就是說,基改食品已被超過1千億隻禽畜當作三餐吃下肚。UC Davis分析了29年來的龐大資料,初步結論是:基改食品和非基改食品一樣安全、營養。
雖然這個研究的對象不是人類,但它也指出:人類吃了這些長期食用基改食品的禽畜後,並未出現不良反應。
當然,基改食品非常複雜,目前還有許多尚待研究之處,這個研究也不代表基改食品百分之百安全,但這29年的數據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基改食品對生物的影響,也許沒有想像中可怕,深具啟發性。
Top 10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 Take the Organic Guarantee! Always GMO-Free! pic.twitter.com/GTniqCIKMb
— Mustard Seed Market (@MustardSeedMrkt) 2015 10月 28日
大園信貸
胖瘦的祕密就藏在胃腸裡?
當有些人嚷嚷:「喝水也會胖!」的同時,有些人卻怎麼都吃不胖?科學家指出,箇中奧妙就藏在我們的胃腸道中。
人類的胃腸道中存在數十億微生物大軍,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這些微生物除了幫助消化,也跟儲存脂肪、血糖濃度、產生飢餓/飽足感的激素反應有關。如此一來,腸道中的微生物其實影響了我們的身材、對什麼食物過敏、是否容易得到糖尿病等健康因素。
據研究指出,胖子和瘦子的腸道菌種大不相同,後者的腸道菌種遠比前者豐富。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將胃腸道的微生物「生態系」調整到最佳狀態,打造不易發胖的「體質」並改善健康。
想像一下,未來可在市面上買到「充滿細菌」的牛奶,喝下肚後,能幫助你減肥、穩定糖尿病的病情,是不是挺棒的?
拋開食物金字塔!
為了健康著想,人們一定或多或少聽過某種類型的食物金字塔:由6大類食物組成,最底層是五穀根莖類、最上層是油脂和糖分,代表每類食物的建議攝取量。
但食物金字塔的概念稍嫌抽象,美國農業部(USDA)2011年推出「我的餐盤」(MyPlate),上頭只有四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蔬菜、水果和蛋白質的比重相近,提醒民眾:避免攝取過多熱量,並盡量均衡的攝取各大類食物。
Visit #MyPlate On Campus to find resources to help students live healthier during college. https://t.co/QinVy6htyE pic.twitter.com/UVEz8tR516
— Kids.gov (@Kidsgov) 2015 11月 5日
此外,肥胖已成為21世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許多人在和脂肪奮戰的同時,英國公共衛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的營養科學諮詢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e on Nutrition, SACN)6月發布7年來的研究成果,提醒人們,根據我們的飲食習慣,精製糖、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才是現代人的大敵,並提議修改英國版的「我的餐盤」。
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Pixabay)
白米、白麵條、義大利麵、吐司等常被拿來做為主食的食物都屬於精製碳水化合物,科學家們的研究在在指出,我們千年來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與文化,可能得做點改變。
?
相關報導
● 「便便」研究:尼安德塔人吃肉吃菜、飲食均衡
● 日常飲食防癌 美國6大準則出爐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5個飲食研究發現-顛覆飲食文化-020600670.html
- 房貸第2順位銀行年息任何問題免費諮詢 台北松山房貸 台中和平農地貸款
- 承做房貸信貸銀行年息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 新北烏來農地貸款 車貸雲林褒忠車貸
- 車貸信貸南投仁愛車貸信貸 信貸宜蘭羅東信貸 房貸台中沙鹿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