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hexun新聞

2013年,汽油每噸上漲5元

12月26日,國傢發改委在官網宣佈,12月12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高位震蕩,“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測算,12月26日的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與12月12日調價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相比基本持平,調價金額不足50元/噸”。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第六條規定,本次汽、柴油價格不作調整,未調金額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這是今年3月26日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發佈以來,中國成品油調價第六次出現擱淺。但回望整個2013年,中國成品油調價仍是歷年來調價最多的一次—“八漲六跌”共14次調整(包括新定價機制出臺前的一次漲價),遠超2012年全年7次調整、2011年3次調整和2011年4次調整的次數。“從今年市場的討論和關註度就可以看出,最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還是比較受肯定的,至少,相比以往,很少出現負面的反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一方面,消費者確實逐漸適應瞭調價的節奏和次數;另一方面,今年的國際油價"很給面子",沒有出現當年直線上升到150美元/噸的情況,否則,出現何種市場反應還很難說。”改革跟上國際油價走勢2009年5月8日,國傢發改委公佈瞭上一個版本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試行辦法”)。當時的規定是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如平均油價波動超過4%,就相應進行油價的調整。簡言之,不考慮國際油價上漲到130美元/噸以上等因素,中國成品油是否調價的“紅線”就是“22天”和“4%”兩個“必備條件”。但市場從2010年開始就不斷出現對試行辦法的質疑之聲,消費者也認為,“國內油價"漲快跌慢",跟不上國際油價的走勢。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時任國傢發改委主任張平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官方表述是,上述機制操作有兩個明顯缺點:首先,周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就是一個月時間。但現在,國際油價每一天都在變動,所以,我們因時間長,就不能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情況”;其次,現行機制設定瞭調價的變動幅度,即22個工作日國際油價的變化幅度達到4%,就會相應調整成品油價,如達不到4%,國內油價就保持穩定,“但不調,同樣會造成國際油價變動不能及時反映到中國成品油的價格上來”。在此背景下,新版本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於3月26日正式出現在市場中。據國傢發改委公佈的信息,成品油調價周期由原先的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並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按照新機制要求,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折合到每升調價金額不足5分錢,為節約社會成本,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國傢發改委稱。這讓市場今年進入瞭前所未有的調價節奏中。據中宇資訊提供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資料,截至12月27日,新機制運行以來成品油價格一共經歷瞭“七漲六跌六不調”19輪周期。其中,汽油累計上調1065元/噸,下調1050元/噸,漲跌抵消後累計上調15元/噸;柴油上調1025元/噸,下調1030元/噸,漲跌抵消後累計下調5元/噸。全年汽油累計上調5元/噸,柴油下調15元/噸。這在總體上符合今年國際油價的走勢。拋開加權平均值、掛靠的多個油種不算,僅以“直觀”上的數據,且選取與中國市場頗為緊密的佈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稱“佈油”)計算。今年3月28日,佈油報收於109.69美元/桶,截至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佈油則報收於112.14美元/桶,漲幅不到3%。表現“出人意料”的成功對此,林伯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就現行的運行情況看,不能否認新機制的成功。“這主要歸咎為兩個因素。”林伯強說,首先,消費者相對適應瞭漲價、跌價的節奏,且不會像以往那樣討論“漲快跌慢”;其次,今年的國際油價沒有出現一路上漲或一路下滑的情況,隻是保持在一定的區間進行震蕩,這是保障新機制正常運行和獲得好口碑的重要外部因素。“從國際油價的角度理解,今年甚至有些"意外的成功"。”林伯強說。“2013年國內成品油市場走勢相對平緩,新定價機制對市場操作模式的規范作用十分明顯。”中宇資訊分析師張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以93號汽油均價為例,波動幅度整體維持在9000-9500元/噸之間,0號柴油均價維持在7800-8500元/噸之間,相較往年,未出現“過山車式”的震蕩。同時,張蕓還發現,“新的定價機制下,買方市場對後市的判斷難度明顯增加,過去的大單囤積操作已經罕見,多數客戶持有隨行就市的理性操作心態,即使濃鬱的上調預期,業者備貨量也有十分有限。”在她看來,“這有效抑制瞭市場的投機性需求,囤油套利的現象明顯減少。”“對"三桶油"及大型民營企業來說,因新定價機制更加科學掌控批發、直銷等環節,通過終端快速調整,疏解煉化板塊成本壓力,有效對市場供需面做出實時反應,減少大面積油荒或因庫存過高等引發的風險事件,保障利潤。”張蕓分析。大宗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的分析師韓景媛也認為,新定價機制實施後,煉廠的利潤率相對有瞭明顯提高,積極性得到瞭增強,改變瞭往年頻繁發生的“油荒”情況。未來油價市場化空間還有在林伯強看來,未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方向仍將是市場化。但調價的主體應該由有關部委變成"三桶油"自身。”林伯強說,“也就是說,未來成品油是否調價的通知,應該由企業來發佈,而不是國傢發改委。”業界對定價權下放“三桶油”的擔憂是,一旦國際油價一直處於上漲空間,油企是不是會割舍中遊的利潤,盡量將成品油的調價幅度壓低。“國內的成品油,經過瞭2008年和2013年兩次重大改革,已實現和國際市場油價間接接軌,但國內成品油的生產經營體制還沒有實現充分的競爭,政府做一定的幹預和控制也是必要的。”國傢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11月初對媒體表示,“下一步,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形成,成品油的價格可以完全放開交給市場。”“到那個時候,油價調整可能會更加頻繁,就像現在的股票市場一樣,隨著漲漲跌跌,成為大傢一種習慣的狀態。”郭劍英說。也有專傢此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未來,肯定會朝市場化方向走,且在調價的天數上可以從10天變為更短的7天,以徹底壓縮市場對成品油的炒作空間。張蕓認為,2013年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沒有公佈調價所掛靠的原油種類,同時政府仍是定價的掌權者,在透明度、定價權下放等方面,成品油定價機制仍存較大的改革空間,但“要盡快實現定價機制的市場化,必須伴隨原油、成品油進口及國內成品油市場準入門檻放寬等配套機制的改革”。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此前表示,因公眾視線主要集中於國內成品油與國際原油的聯動緊密性上,對於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構成認識並不清晰,即社會註意力主要放在“調”上,而對於自身消費的成品油“價”不甚明瞭。“中國成品油價格組成主要分為原油成本、物流成本、煉化成本、稅賦成本。未來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必要更為明確的闡述價格構成,讓消費者買油錢花的更加明白。”張永浩認為,從改革的角度看,未來成品油消費稅或將由隱性征收改為顯性征收,征稅對象下移至終端消費環節,“價內稅”改“價外稅”,剔除中間流通環節征稅,“以達到降低企業成本,遏制企業加價行為,降低相關商品價位的目的”。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2-30/161006568.html

銀行信用貸款永和房屋汽車貸款銀行公會卡債協商機制信貸年息高雄房屋借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vaporatehhsga3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